修改时间:2025-08-09 9:25:21 浏览次数:30次
华乐士泵业为您介绍:华乐士Y系列同轴自吸泵的核心工作原理
武汉华乐士泵业,一家专业的服务于大家的企业
华乐士Y系列同轴自吸泵的核心工作原理结合了离心泵的水力特性与自吸功能的专项设计,通过结构优化实现了“无需外部引水即可完成吸液-排液”的功能。以下是其工作的完整过程及关键机制解析:
一、基础前提:初始充液
自吸泵并非完全“无液启动”,首次运行前需向泵体内注入一定量的液体(称为“引液”),目的是填满泵腔并密封吸入管路。此后,只要系统无严重泄漏,停机后泵内仍会保留部分液体,为下次启动提供初始条件。
二、启动阶段的“自吸建压”过程
当电机驱动同轴连接的叶轮高速旋转时,工作分为以下关键步骤:
叶轮旋转排空泵内气体
叶轮随电机同步转动(因同轴设计,传动效率接近100%),叶片推动泵体内的初始液体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由于液体密度远大于空气,离心力迫使液体向叶轮外缘抛出,并在叶轮中心区域形成**局部低压区**(甚至接近真空)。
吸入管内气体被“抽吸-混合-排出”
泵入口与吸入管相连,外界大气压力(约1个标准大气压)会将吸入管内的气体(空气)压入泵体的低压区;
进入泵体的气体与叶轮甩出的液体剧烈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
气液混合物被叶轮进一步加速后,沿蜗壳流道进入泵的出水端,最终通过排出管输送至目标位置。
逐步建立稳定流动
随着气体不断被排出,吸入管内的气压逐渐降低,更多液体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入泵体。当泵内充满液体且气体基本排尽后,叶轮对液体做功的效率大幅提升,此时泵进入正常输液状态(即离心泵的典型工况)。
三、持续运行:离心力主导的排液
一旦完成自吸建压,泵的行为与普通离心泵一致:
叶轮持续旋转,将机械能传递给液体,使液体获得动能(速度能);
液体经蜗壳流道时,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压力升高),最终以较高压力从排出口排出;
同时,叶轮中心的低压区持续吸引吸入管内的液体,形成连续稳定的输液过程。
四、关键辅助结构对自吸的贡献
华乐士Y系列的“同轴”设计和附加结构进一步优化了自吸性能:
同轴直联的优势
电机轴与叶轮直接刚性连接(无轴承箱或长轴),减少了传动损耗和振动源,确保叶轮在启动瞬间即可达到高转速,加速排气过程。
双涡室/储液腔设计
部分型号在泵体底部设置了储液腔(或称为“存液弯”):
停机后,储液腔可留存足够量的液体,避免下次启动时泵腔完全排空;
启动时,储液腔中的液体优先参与循环,缩短排气时间,提高自吸可靠性。
抗气缚设计
通过优化叶轮进口角度和流道形状,降低气体积聚风险;部分型号配备导流筋或螺旋槽,引导气液混合物快速排出,防止“气缚”(因气体过多导致无法吸液的现象)。
五、影响自吸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素 影响机制
吸入管密封性 漏气会导致无法形成有效真空,需确保法兰、阀门等部位无泄漏
介质温度 高温介质易汽化(如热水),产生大量蒸汽占据泵腔,降低自吸高度
介质粘度 高粘度液体(如油类)流动阻力大,排气速度慢,自吸时间延长
安装高度 实际自吸高度=理论值-管路沿程损失(弯头、过滤器等会增加阻力)
总结
华乐士Y系列自吸泵的本质是“具备自吸能力的离心泵”,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叶轮旋转产生真空→大气压力压入液体→气液混合排出→最终建立稳定输液的过程。同轴结构和辅助设计(如储液腔)则确保了这一过程的高效性和可靠性,使其能在无外部引水的条件下自动完成吸液任务。
武汉华乐士泵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无负压供水设备,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变频增压供水设备、二次供水系统设计研发、量身定制、销售一体的企业。欢迎来电咨询:1333-9985-253,150-7249-6032
whhls.com.cn
联系人:王斌
手机:13339985253
联系人:谭英
手机:15072496032
电话:027-59105042 59105043
邮箱:827379044@qq.com
地址: 武汉市汉阳区马沧湖路统建水岸人家7-102室